誉文健康管理咨询中心

焦虑的相关概念

首页    焦虑的相关概念

焦虑的相关概念

焦虑的发病原因

可能与遗传因素、个性特点、认知过程、不良生活事件、生化、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。

焦虑的表现

1.       慢性焦虑(广泛性焦虑)
(1)情绪症状 

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,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、紧张害怕,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。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、提心吊胆,恐惧、害怕、忧虑的内心体验中。
(2)植物神经症状 

头晕、胸闷、心慌、呼吸急促、口干、尿频、尿急、出汗、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。
(3)运动性不安 

坐立不安,坐卧不宁,烦躁,很难静下心来。
2.急性焦虑(惊恐发作)
(1)濒死感或失控感 

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,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。而一旦发作时(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,如封闭空间等),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,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。
(2)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 

如胸闷、心慌、呼吸困难、出汗、全身发抖等。
(3)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 

发作开始突然,发作时意识清楚。

(4)       极易自我误诊 发作时往往可能会认为是心内科或躯体疾病的急诊。尽管看上去症状很重,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,很少见医学上的疾病发作,但仍极度恐惧,担心自身病情,会常年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,做各种各样的检查,但不能确诊。很多时候可能会造成时间上的延误,所以评估工作非常重要。

焦虑的评估、诊断

主要根据病史、家族史、临床症状、病程及体检、量表测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,由专科医生诊断。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症状和病程。
早期筛查或自我诊断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焦虑自评量表(SAS)测评,如果分数较高,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进一步检查。
按照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(CCMD-3),焦虑症系神经症的一个亚型,首先须符合神经症的特点,即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,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;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,与病员的现实处境不相称,但病员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,自知力完整,病程多迁延。
1.惊恐发作(急性焦虑)
除了具备神经症的特征以外,还必须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相。排除其他精神障碍,如恐惧症、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;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、心脏病发作、嗜铬细胞瘤、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。轻型症状特点符合以下4点,重型症状加上第5点:
(1)发作无明显诱因、无相关的特定情景,发作不可预测;
(2)在发作间歇期,除害怕再发作外,无明显症状;
(3)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、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,并常有濒死恐惧、失控感等痛苦体验;

(5)       发作突然开始,迅速达到高峰,发作时意识清楚,事后能回忆。
(5)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,而感到痛苦。病程标准在1个月之内至少有3次上述发作,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。
2.广泛性焦虑(慢性焦虑)
除具备神经症的特征外,还必须以持续的广泛性焦虑为主要临床相。排除甲亢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;排除兴奋药物过量、催眠镇静药物,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;排除强迫症、恐惧症、抑郁症,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。轻型表现符合以下2点,重型表现加上第3点:
(1)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;
(2)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。
(3)社会功能受损,病员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,而感到痛苦。病程标准符合上述症状至少6个月。

鉴别评估

1.       正常的紧张
正常的紧张与病理性焦虑不同,所表现的是对现实客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,这种情绪反应与现实威胁相适应。
2.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
凡继发于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。多种内科疾病可有焦虑表现,尤以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多见。
3.药物伴发的焦虑症状
因广泛使用激素类药物,药物引起的焦虑症状不再罕见,只要不忽略服药史,鉴别不难。如果诊断可疑,激素应减量或停用进行观察。可卡因、大麻、海洛因的服用或戒断都可引起焦虑状态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甚至出现典型的类惊恐发作。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焦虑。
4.精神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
焦虑可见于任何精神疾病,这种焦虑情绪是原发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。

治疗

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,预后较好的疾病。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。
1.药物治疗
根据患者病情、身体情况、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。一般建议服药1~2年左右。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,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。在服药期间,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,出现副作用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。
(1)苯二氮卓类药物(又称为安定类药物) ①优点 见效快,多在30~60分钟内起效;抗焦虑效果肯定;价格较便宜。②缺点 效果持续时间短,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;有可能产生依赖。常用药物:劳拉西泮(罗拉)、阿普唑仑,一天2~3次。属于短中效的安定类药物,抗焦虑效果好,镇静作用相对弱,对白天工作的影响较小。使用原则:间断服药原则,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,不宜长期大量服用;小剂量原则,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;定期换药的原 则,如果病情需要长期服用,3~4周就更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,可以有效避免依赖的产生;换药时,原来的药慢慢减,新加上的药慢慢加。如果患者年龄偏大,服药剂量不大,疗效较好时,也可以不换药。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,在正常范围内,疗效不减弱,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。
(2)抗抑郁药 因为焦虑的病因会导致机体神经-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,神经递质失衡,而抗抑郁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,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,情绪恢复正常。①广泛性焦虑 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(赛乐特)、艾司西酞普兰(来士普)、文拉法辛(博乐欣、怡诺思)、黛力新等。②惊恐发作 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汀(赛乐特)、艾司西酞普兰、氯米帕明等。
(3)长短效药物合用 这类药物抗焦虑效果肯定,可从根本上改善焦虑,无成瘾性,适合长期服用,但抗焦虑效果见效慢,2~3周后起效,常常需要同时短期合用安定类药物,价格偏贵。

2.心理治疗
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,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,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,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、认知应对方式等。药物治疗是治标,心理治疗是治本,两者缺一不可。
还有适合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、催眠放松治疗等

焦虑的催眠原理

焦虑发作者每天从各种来源的信息越来越多,它们都要经过基于“痛苦或快乐”的法则来处理。而人们又不能总以战斗或逃避的方式来应对,因为很多时候不能战斗也不能逃,因为后果很严重。比如在单位里,被领导骂了,心理极为不平,真要反击,也教训他一次,但不能,这定会丢了饭碗,家里上有老下有小,还要供房子、车子。所以战斗本能的反应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不实用了,要忍了。

 

那么有什么原因,让你很不舒服,交感神经反应被激发,但又不能做什么事情,不过身体还是不断的释放出激素,让身体准备好去战斗,导致了一个反应的状态就是焦虑,如果我有了战斗的反应,但又不能去做,就会导致这个焦虑的状态出来,所以通常是去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,去处理这些,通常的反应是去健身房,跑步,或者其它的身体运动的方式,将这些东西排出身体之外。

而催眠就是一个能够将人导入“战斗或者逃跑”的状态中,利用焦虑者本身的焦虑条件做引导调节,并且逐渐与焦虑合作。

催眠对于焦虑的工作行之有效,且相对安全。

 

2022年1月5日 20:23
浏览量:0